另外,佛教醫學認為,適當的飲食能使人保持健康,而飲食不當則會造成疾病。所以,佛醫也吸收了古代中醫的飲食療法,及后成為其治病方法。例如:《摩訶止觀輔行》就有[五味]與疾病關係的記載。又《禪門日誦》也說:“疾病以減食為湯藥。”
其實,佛教有[五戒],規定佛教徒不可以飲酒。違禁者必受嚴厲懲罰,此項戒條不单為了避免酒,的刺激,又保證個人的精神安寧,客觀上則對人體健康不無裨益。
再者,佛教推崇素食,今日素食觀念已經對民間飲食習慣產生了巨大影響,有很多人現在少吃或不吃葷腥,可見素食風尚時久不衰。
佛醫主張素食,而其素食别具風味,可舒張血管,降低血壓,調節情緒。適當素食,對預防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大敵-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具有一定作用。
除了戒酒和素食,佛醫主張飲茶。僧人早起漱後先飲茶再禮佛,飯後先飲茶再作佛,飲茶成為佛弟子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。後來,飲茶習慣逐漸傳向民間,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茶文化。事實上,飲茶的普及,客觀上也有利於大眾的健康。
佛醫還創造了禪定法作治病作用,希望藉著禪定,既可超出生死輪迴,脱離生滅,達到人生的解脱,獲得神秘的佛教真意。又可以在修習禅定的過程中,調身養心,息心静坐,發揮强身治病,祛病延年的功用。
從今天心理和社會學角度來看,佛醫主張修煉方法歸結為[六度],除禪定外,還有[佈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智慧],宣傳道德責任和奉獻精神,又主張去恶從善和自我约束(例如:五戒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語),都是為了鼓勵個人與群體的相互信任和瞭解的。
所以,佛醫和中醫,及與現代醫學其實是緊密聯结在一起的,其中佛醫心理學、佛醫治療技法、佛醫飲食保健、佛醫氣功,更是我們追求健康長壽必讀的。
Comments